養好孩子不用分教養派別,只要有愛孩子的心
2023-06-20 12:29 by 嚴選作者 - 好眠師 姜珮 (Peggy) (親子天下嚴選)
在成為母親之後,我才發現自己想要的育兒風格,無法被歸類到哪一個教養派別,
原來,在不同的事情、不同的時間點,我會有不同的作法,而這個過程,是我慢慢摸索出來的。
從教養派別來看,傳統上最常聽到的是「親密派」跟「百歲派」,這兩個剛好是很截然不同,落在極端值的風格。
如果再往下探究睡眠作息,有嚴格遵守孩子清醒時間的、順應孩子想睡再睡的、自行入睡派、親密陪伴派。
而提到副食品,也會有截然不同的主張。比方、吃泥派、BLW等等....
還記得好眠師還沒生小孩時,看了些文章、書籍,覺得將來要走有紀律、有規範、能配合大人作息的風格。
結果等到孩子出生抱在手上,立馬融化成「捨不得寶寶哭」的親密派,以前烙的狠話都隨風去。
但親密一段時間後,又開始對24小時黏膩膩的生活感到疲憊,彷彿肩上總有無法卸下的重擔。
我才發現自己想要的育兒風格,無法被歸類到哪一個教養派別。在睡眠上我希望孩子有規範紀律,有規律作息。
飲食上我則很彈性,有吃有長大不要太誇張就好。對孩子的情緒上,我的包容度較高,走引導路線(比對伴侶有耐性許多),
而課業上那些贏在起跑點的發展課程我總提不起興趣。原來,在不同的事情、不同的時間點,我會有不同的作法。
而這個過程,是我在成為母親之後,一年、兩年之後,才慢慢地摸索出來。
透過許多調整,才摸索出能保持親密性,我也能呼吸的育兒生活。
我想多數爸媽都曾經看過或經歷過,當周遭人與你教養不同時,出口的「善意提醒」。
又或者在網路社群中,看到育兒糾察隊的指手畫腳。每個論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,但又無法適用所有情境,甚至彼此衝突。
到最後,都會懷疑是否要將自己的教養歸類在哪一個派別中,或者是不是要完全符合,才能算是有帶好孩子。
每個派別,都是基於父母愛孩子的心
多數知名的教養派別,都有他科學研究發展的基礎點。
而這些理論研究,需要明確的主張,才好在實驗中被驗證。而在推廣時,也通常需要被簡化、被強調放大,才容易讓人理解。
而到最後,或許被少數人的解讀,或者是斷章取義,有時候會走向非黑即白的論調。
這也是我們人類的天性,黑與白二分法思維可以讓我們更快速地理解和選擇,大腦很自然的把事物分成好與壞、喜歡與不喜歡極端的兩類。
然而,現實生活中,多數的家長和孩子並不在這個極端值,而是處於相對溫和的中間地帶。
身為父母,多了解不同的教養方法是好的,但要觀察是否適合自己的家庭跟孩子,或是適時的在不同方面做調整。
我個人比較相信因材施教,沒有什麼方法是適合所有的家庭(是的,即便是好眠師提供的建議也是)
所以,即便別人的經驗是對的,也不代表你是錯的。能夠幫助現階段的家庭達到和諧、找到平衡點,就是有效的方法
每一種教養派別,都有他的優缺點,還有適合的群體
關於教養,好眠師並非專家。我之所以成為睡眠顧問,是幫助跟我有類似困擾的家庭,
但不是宣導所有的家庭都得要把睡眠調整到「完美」才行。我相信「均衡」比「極致」能走得更長久,也比較健康。
而身為家長,我們的包容性越高時,就越有機會海納百川吸收各種經驗和資訊,來調整自己在育兒中的盲點。
1. 有意識地察覺情緒性的渲染
育兒很容易被情緒渲染,母愛滔滔不絕,沒克制好會泛濫成災!在每一個「感性」發言的背後,要去思考背後的來龍去脈。
一件事的成因很複雜,通常不會只有一個理由,更不會單純是某個原因影響。
所以,儘可能不要在資訊不清楚的情況下,評判他人育兒的方法和模式......
»»» 點擊看全文:https://reurl.cc/qvQY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