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立親子教養界線,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體現

設立親子教養界線,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體現

界線,在關係中至為重要,運用得宜,可以幫助父母在教養路上更輕鬆駕馭。

在我替親子做諮商時,看到不少父母,為了不想成為過去嚴厲父母的樣子,或者為了仿效父母曾經給予的所有,
以展現對孩子的愛,而無限制地容許孩子的行為,因此造成日後教養的困難,
甚至演變成孩子長大後行為失序、身心失衡的問題。

我曾經有成人個案表示,小時候父母很順著他們,要什麼就有什麼,讓他們不知道日後還要追求什麼?自身有何價值?

父母怕孩子受傷、怕孩子挫折,順應孩子任何的挑戰行為,孩子容易誤認愛的樣子,
把愛當作是廉價的事,而不懂愛人也不知自愛。

如果,再幫孩子承擔著所有的事,使得孩子沒有自主空間,感覺不到自己的能力與力量,
就難以認同自己,內心空虛,遇事容易焦慮不安難以控制。

接納孩子,不代表我們容許孩子冒犯失序的行為以及避開他的責任;
關愛孩子,不代表我們拿走孩子獨立自主權益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。

親愛的父母們,建立界線,也不代表你不愛孩子了,相反地,這才是真正愛的體現;
建立界線,更不代表孩子不會愛你了,相反地,孩子才能真正分化,
懂得人際間分寸與產生自我存在感,而能勇敢地承擔他的人生。

那要如何對孩子設立界線呢?建議從以下四個面向著手:
 

一、 生活常規與慾望:

凡是認為孩子的行為已影響其日常作息的都須有所界線。這些行為通常都是被欲望所驅使,比如想多玩3C、多看電視等等。
另外,也幫孩子的要求釐清是他的「想要」還是「需要」,幫孩子的「想要」設立界線,「延宕滿足」也是現今孩子很需要培養帶至未來的能力的。

二、 責任:

把屬於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。寫作業、帶課本、拿出聯絡簿簽名、揹書包、讀書、家務分工等等,都是孩子的責任,身為父母的不須從頭到尾盯著孩子,可以在旁輔佐提醒,但不能幫孩子做。孩子若沒執行,就讓孩子承受其行為的自然後果,會比你一長串的言教來的有效喔

三、 尊重:

孩子的言行失禮、冒犯了你或其他人,就算有他很好的理由,但最終還是要讓孩子了解尊重,並為他的行為......

»»» 點擊看全文:https://reurl.cc/5DNQy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