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向教養的三種鼓勵句型,培養自信、負責的正能量小孩
您是否困擾,家中小孩對於大人的『誇獎』變得愈來愈無感?這次要分享給大家說話的藝術──我們要怎麼說,才能說進孩子的心裡...
「阿姨、叔叔每次看到她都說『你好可愛!』,爺爺、奶奶也不斷地說『你好棒』,
久了我覺得妹妹對於『誇獎』變得很無感,好像那是很平常不過的事,
我在想......我們是不是該換個方式跟孩子說話了呢?」
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?總是覺得沒有辦法說進孩子的「心」裡?其實我們把「讚美」跟「鼓勵」分開思考,
很快地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。
父母都了解要經常讚美孩子,讓他們有標準可以依循,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、什麼是錯的;
另外也是為了要增加孩子的自信心。
可是在「大量的讚美」後,卻會出現三種非預期的現象:
- 讚美被孩子當作是空氣,直接忽略。
- 孩子會回答,「我跟本就沒有這麼棒」。
- 變得很需要尋求外界的肯定。
阿德勒:增強自信與負責,就從「鼓勵」孩子開始
首先要請大家畫紅線筆記一件事:「讚美」與「鼓勵」是兩件事!
阿德勒的正向教養有提到,「我們應該要鼓勵孩子,而不是一直讚美。」差異在哪呢?
讚美:是「外顯行為」、是結果,對孩子來講,這些是無法自己控制的;既然是無法自己控制,就代表可能會失去讚美。
鼓勵:是「內在表現」、是過程,我們是稱讚孩子一路以來的努力與付出,對孩子而言,是可以掌控的,他可以選擇做與不做。
因此「鼓勵」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,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三種方式,把習慣的「讚美」轉化成更有力量的「鼓勵」
一開始要把「你好棒」、「你好厲害」等等習慣用語,轉化成正向的鼓勵句型,我們可以參考美國正向教養協會所提供的方式,
再依據不同的情境去運用,讓家長簡單幾句話,輕鬆為孩子帶來正能量!
一、描述性的鼓勵句型:「我發現/我注意到」
自我負責
例如,「我發現你今早自己折被子了。」後面要不要加上稱讚都可以,但重點在「描述」,單純地讓孩子覺得他被看見了,
讓他能進一步地自己了解到自我負責──我是可以把我的事情做好的。
二、感謝式的鼓勵句型:「感謝你/謝謝你的」
自我肯定
例如,「謝謝你剛剛照顧弟弟,讓媽媽可以煮飯。」很具體地描述事件行為,並表達我們對他的感謝。
感謝式的鼓勵句型有時比獎品還有用,因為孩子會在過程中......
»»» 點擊看全文:https://reurl.cc/GnZEAG